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思考
协会办公室 郑育生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战略,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年初就把电梯专项整治列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第一重点来抓,并及时制定印发了《电梯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在主管领导的部署和带领下,全市各县(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全力行动,对全市的在用电梯安全运行状况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摸底检查,底子基本清了,状况基本明了,现就如何保障我市电梯安全运行提出几点探索性意见。
一、电梯现状概述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电梯2150台,其中乘客电梯1370 台,扶梯 414台,自动人行通道32台,货梯 234台。这些电梯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以居住小区、商场超市为主的413个使用单位 ,秦都、渭城两区为电梯使用密集地区,奥林匹克花园居住小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 13家单位是电梯使用较为集中的单位。我市取得电梯安装维修行政许可单位5家,在我市进行电梯维保单位 14家。咸阳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承担全市的电梯安装维修验收和定期检验工作。
经过监督检查看,全市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工作基本情况是良好的,大多数使用单位对自己的主体责任认识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节能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设备注册、定期检验、事故预案以及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设置大都得到落实。总体分析,全市在电梯使用管理工作中,国有大单位的管理好于私营小单位,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电梯使用集中的单位好于电梯使用较少的单位。
在电梯监督管理工作中,我市各级监管单位明确了监督是职责所在,检查是常规手段。两年前市质监局和公安110联手建立了电梯故障报警系统,去年和移动公司联手推广了电梯卫士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紧急呼救五方通话,对电梯运行有效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强化了对电梯安装维保单位现场工作的监察力度,加强了电梯事故的演练和电梯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近年来全市电梯故障较少。
二、电梯现状分析
通过对电梯的专项整治和全面检查,我们发现在电梯监管工作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思考和解决。
一是电梯管理主体责任的不落实。2009年10月24日,发生在咸阳华润万家北大街超市的电梯伤害事故,由于电梯业主单位和电梯租用单位管理主体责任不清,造成电梯在运行环节中疏于管理,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故。这种情况在其他单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形成多头管理,责任架空。
二是电梯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个别电梯使用单位未设置专职管理人员,有的单位虽然设立了管理人员,但由于兼职过多或安全意识淡薄,存在制度不健全,超期不检验,定期不保养,甚至丢失档案和检验合格牌的现象。有的单位电梯操作人员聘用身体有缺陷的老弱病残者,电梯安全技术知识淡薄,思想隐患将是最大的隐患
三是电梯救援呼救电话无人值班。电梯使用较少的单位普遍存在紧急救援电话无人值班的现象,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这种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电梯轿箱内各种广告乱贴乱挂,无安全检验合格牌和乘客须知,无应急呼救电话号码。
四是娱乐场所电梯隐患较多。娱乐场所使用的电梯大都在晚上运行,乘梯人员年轻人居多,经常发生醉酒者乘梯时有乱踢乱撞行为,电梯故障多发生在深夜,维保单位对这部分电梯因故障多难保养不愿维保,造成娱乐场所个别电梯维保处于空挡。
五是个别电梯维保单位责任心不强。在电梯维保市场中,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形成压价、劣质、无序“恶性”竞争,在维保费用过低的情况下,造成电梯维保人员在工作中马虎从事,随意减少维保项目,维保质量差,加之维保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很难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六是电梯救援队伍不健全。电梯使用单位救援队伍大都设在维保单位,现在电梯维保单位有的是异地在咸设立的分公司、有的是办事处、项目部,只派遣一个或者几个维保人员维持日常电梯维保工作,技术力量单薄,加之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应付电梯突发事故。
七是检验工作人梯矛盾突出。目前市特检所现有电梯检验人员,分两个组在工作日期间进行不间断的检验,按有效工作日安排,现有的在用电梯很难按期完成定期检验任务,这样,很容易造成检验人员为完成检验任务,出现检验走过程的现象,人员和电梯增加成反比的现象日趋显现。
八是电梯安全知识普及不够。由于电梯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对乘坐电梯的安全常识不知或知之甚少,遇到电梯故障时束手无策,不会施救。
三、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市电梯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从总体而言,电梯是一种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但由于多种因素,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困人、冲顶等故障情况,电梯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探索和建立电梯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履行工作职能的重要举措。
一、成立电梯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由有关领导、监察人员、检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中心设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职责是分片合理布设全市电梯维保救援队伍,落实救援人员名单和救援工具,指挥和随时调动救援人员,普及电梯卫士五方通话系统,逐步实现有线、无线调度、图像监控集中控制为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应急处理系统,全日制值班,向社会公布救援电话。
二、加强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尤其是抓好使用单位使用环节主体责任的落实,重点是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的电梯属于租赁关系中承担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抓好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对电梯使用单位必须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既要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其安全意识,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
三、实行电梯维修保养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抓好电梯维保质量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我市正在拟定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质量安全标准,规范维保行为,凡进入辖区内的电梯维保单位都要进行质量安全审查评价,从管理上遏制电梯维保“挂靠”行为和施工“游击队”行为,对维保单位在维保中发现有隐患的设备实行报告备案制度。
四、加强电梯检验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目前电梯检验人员除少数几位检验师外,普遍存在年轻、专业知识偏低实践经验少的现象,要完成繁重的任务,必须提高检验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人员编制,或者在社会上聘用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补充到检验队伍,以保证逐年递增电梯检验质量和检验任务的的完成。
五、加强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电梯事故演练,要号召广大群众参观演练,教育他们懂得应急救援知识。尤其要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使每位管理人员懂救援知识,会救援程序。让管理人员成为“本家”电梯安全救护员。
六、强化电梯监管力度。各级安全监察机构要恪尽职守,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要明确对单位的监督管理就是对其最大的关怀和最好的服务,在计划、布置工作中,要加大对电梯的监督检查力度。安全监察人员对本辖区内的电梯安全状况要心中有数,尤其对公众聚集的商场、超市、居民小区、机场等场所使用的电梯列入重点监控对象,要常监督,常检查。
七、改造老旧式电梯,使用节能降耗新式电梯。原有的老旧式耗电量大、污染严重的电梯进行分类分批改造。支持鼓励将原有变频调压调速等老旧电梯改造为新式节能的永磁同步、能源再生的新式电梯。据有关数据统计,以普通住宅电梯为例,一台新式电梯,每年能节电2万度左右,全市按2000台电梯计算,每年就能节电4000万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和电梯升级的双重效果,降低能量损耗和减少污染。
八、加大安全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百姓安全意识。据统计,大多数电梯安全事故源于电梯使用管理中乘梯者不安全、不文明行为和电梯关人后营救不当造成。近期我市在开展电梯安全知识“三进”活动期间,市质监局和特种设备协会印制了2000余张电梯乘坐安全须知和安全告知警示牌张挂在每台电梯,深化了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总之,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必须抓好使用单位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两个关键环节,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认真寻求解决方案,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形成有地域特色的电梯监管的创新路子。